廣東今年立法工作計劃出爐,共安排50件法規
全國首創為“菜”立法
2022年廣東立法工作“路線圖”出爐。3月30日,全省立法工作會議召開,披露了今年立法工作計劃,共安排50件法規項目,其中,繼續審議8件、初次審議12件、預備審議30件。
記者梳理安排的立法項目發現,既有緊扣國家發展大局和省委“1+1+9”工作部署的法規,例如粵菜產業發展和促進條例、家政服務條例和技能人才培養促進條例,將打出助推“粵菜師傅”“廣東技工”“南粵家政”三項工程落地落實的“組合拳”;也有法規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、法治建設的呼聲期盼,例如失業保險條例、母嬰保健管理條例等;還有聚焦重點領域、新興領域的立法計劃,例如數據條例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條例等。
瞄準高質量發展開展三項工程立法
今年多項立法項目聚焦高質量發展,突出反映省情特點和創新底色。
近年來,廣東深入實施“粵菜師傅”“廣東技工”“南粵家政”三項工程,發力“穩就業”,不斷壯大技術技能人才隊伍,立法工作也緊跟步伐。為助推三項工程深入實施,粵菜產業發展和促進條例、家政服務條例被列為今年立法計劃的初次審議項目,技能人才培養促進條例被列為預備項目。
根據省商務廳不完全統計,全國有以粵菜酒樓為核心的各類粵菜系門店數量9萬多家,其中有一半以上集中在省內,占全省所有餐飲門店的12.4%,但也存在產業規劃有待細化、高端人才供給能力不足、粵菜文化內涵挖掘不夠等短板弱項,亟待制定地方性法規提供法治保障。
“廣東為‘菜’立法是全國首創?!笔∪舜蟪N瘯üの嘘P負責人透露,目前粵菜產業發展和促進條例立法進程很快,已起草三稿,內容聚焦“粵菜師傅”人才培養、技能等級認定、創業就業補貼,以及粵菜產業支持、文化傳承、鄉村振興等方面,計劃今年7月按程序提請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立法還在模式上創新突破,計劃以“1+N”模式推進省市協同立法,潮州、梅州、汕頭、江門也已啟動立法工作。
此外,為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,知識產權保護條例、地理標志保護條例、版權條例等立法項目陸續推進,將有助于激發創新活力,優化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營商環境。同時,今年還安排制定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,進一步加強地方金融監管,促進金融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回應民生關切修改母嬰保健管理等條例
今年立法工作另一大亮點是圍繞持續增進人民福祉,加強民生領域立法,既講求“硬度”又要有“溫度”。
聚焦群眾關注的民生熱點問題,今年計劃修改多個條例。例如修改失業保險條例,將進一步推動失業保險省級統籌,更好保障失業人員合法權益;修改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,將進一步規范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生產經營行為,更好保護好老百姓“舌尖上的安全”;此外還將修改母嬰保健管理條例,細化落實支持措施,更好保障母親和嬰幼兒健康。
今年還有多個立法項目涉及生態環境保護領域,例如計劃修改好森林保護管理條例,制定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、建筑垃圾管理條例,助力綠色低碳發展,為我省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提供相應法規支撐。
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,立法工作要聚焦社會關切,強化有特色、能管用的制度設計,加快推進“小切口”“小快靈”立法,需要幾條就定幾條,做到切小題目、切準問題、切實措施,為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。
此外,數據條例、科技創新條例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條例被列入預備審議項目,瞄準新技術新領域進行立法。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,我省新技術新應用快速發展,催生了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,但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還存在“時間差”和“空白區”,需要利用法律規范引導新技術新應用。在立法過程中,將平衡法規的現實可行性與前瞻性,希望通過立法肯定新領域新技術成果,又注意為探索創新留有余地和空間,及時為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障。